胆经
足少阳胆经之简称。见该条。
足少阳胆经之简称。见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藏青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瘟疫的一种。一名蝦蟆瘟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捻头瘟,喉痹失音,项大腹胀,如蝦蟆状,故亦名蝦蟆瘟。宜荆防败毒散。”参见瘟疫、蝦蟆瘟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与偃月侵睛同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脾经受邪所致。其症先发潮热、呕吐、黄肿,继之皮肤则现斑块,小如弹石,大如鸡卵,麻木不仁,穿溃成疮,脓液臭秽难闻。相当于瘤型麻风反应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乌药之处方名,详乌药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开条。
见草药图经条。
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。以胃肠、肝胆实火为常见。其证候表现为高热、头痛、目赤、口苦口干、渴喜冷饮、烦躁、腹痛拒按、胁痛、便秘,甚或吐血、衄血,或发斑疹,舌红、苔黄干或起芒刺,脉数实等。治宜清热泻火为主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病因或病证。详湿痰、痰湿阻肺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