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《外科精义》卷下方。黄丹、乳香、黄连各二钱五分,轻粉一钱,密陀僧、花蕊石(二味同煅赤色)、白龙骨各一两。为细末,入乳香、轻粉、黄丹,同研合匀,每用干掺患处。治诸疮久不收敛者。②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小儿发热,不拘风寒食饮,时行痘疹,并宜用之。以葱一握,握烂取汁,少加麻油在内,和匀。指蘸葱油,摩运儿之五心、头面、项背诸处。每处摩擦十数下。运完以厚衣裹之,蒙其头,
同痞。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太阳所至,为积饮否隔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备化之纪,……其病否。”“其病留满否塞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瘘候》:“寒热邪气,客于经络,使血气否涩。”
七情之一。恼怒过度可引起脏腑气血病变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暴怒伤阴”,“怒伤肝”。脏腑气血病变可出现情绪急躁易怒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血气上逆,令人善怒。”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怒则气上。”
丛书名。清·傅山著。刊于1827年。包括《傅青主男科》、《傅青主女科》(附:产后编)。其中《傅青主女科》流传较广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方。石斛、肉苁蓉(酒洗,去皱皮,切,焙干)各二两,远志、菟丝子(酒浸一夜,捣)、续断各一两一分,炮天雄三分,熟地黄、枸杞子各二两半,大枣肉二两。为末和匀,每服二钱匕,空腹温酒送下,
病名。《杂病源流》卷二十四。系由毒蛇瘴气中人,致咽喉肿痛或颈项肿痛者。“又有锁喉蛇瘴,岭南人多受朴蛇瘴气,项大肿痛连喉者。”或身发寒热、肿痛难咽。治宜解毒消肿。可选用普济消毒饮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
书名。又名《金匮要略方论今释》、《订正金匮今释》。8卷。陆渊雷撰于1934年。陆氏综合前人注疏,参考日人学说,对《金匮要略》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,并对某些条文的释义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。但在联系现代西
【介绍】:见张采田条。
①指清气和浊气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愿闻人气之清浊……受谷者浊,受气者清。清者注阴,浊者注阳……清浊相干,命曰乱气。”参见清气、浊气条。②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,以了解疾病的阴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