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又名鹿藿、野黄豆、鸟眼睛豆。为豆科植物老鼠眼Rhynchosia volubilisLour.的茎叶。分布华东及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苦,平。归胃、肾经。解毒,祛风止痛。①治蛊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廉泉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乳食失宜,积滞不化,迁延失治,蕴积成热,或大病之后,余毒未清,消耗阴液,阴液耗伤,虚火亢盛,骨受其灼,则为骨蒸。症见身体消瘦,潮热遇晚而发,盗汗心烦,或腹内有癖块,有
①即穴位。详该条。②五输穴之一。即输穴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元·朱震亨约撰于14世纪中。作者因宋代官修《和剂局方》只列各方主治证候,不载病原;立法虽简便,而未能变通,遂对该书的成药配伍使用原则与辨证论治等问题,以问答体例予以评论。全书共三十多个问题
指选用交会穴治病的方法。《标幽赋》:“住痛移痛,取相交相贯之经。”如肝、脾、肾三经的病症,可取三阴经交会的三阴交穴,各种热病,可取用督脉与足三阳经交会的大椎穴等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覆盆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气血虚弱不足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(脉)细则气少。”②即少气或短气,指呼吸无力而浅表、急促的症状,病人自感气的交换不足。由气虚所致。治宜补益肺气,或健脾益气。
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腰痛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产儿额先露。清·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:“名仰顶生者,谓额角已露,顶却向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