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脊椎管没有完全闭合的一种先生性畸形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小儿初生背上有孔窬一二个,其内有膜完护脏腑者,得生;如无膜露见脏腑者,即死无救。”与脊柱裂相类似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枫柳皮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猪牙皂之别名,详该条。
杨梅疮早期特征之一。由交媾不洁,染毒而发。多见于冠状沟、包皮内面、宫颈和大阴唇等处。通常单发,初起为浸润性丘疹,焮肿光亮,逐渐增大。破后溃烂,腥而无脓,周围略隆起,中心凹陷,硬如软骨。一般无痒痛等自觉
①病名。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三。《医宗必读·疝气》:“膀胱气,小腹肿痛,不得小便是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膀胱病源流》:“膀胱气,膀胱经病也。其症小腹肿痛,必小便秘涩。宜五苓散加茴香、葱白、盐。服药后,若
病名。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喉单,此症因肝火郁热,动风而生,关口上部下垂,根大头小,红色大痛。”治宜泻火解毒。用三黄凉膈散加减。
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:“缠耳常出白脓。”多由湿浊痰毒上犯耳窍所致。耳中出脓色白,听力下降。治宜解毒排脓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、柴胡清胆汤等加减。参见聤耳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筋缩的别称。指筋脉挛急不舒。详筋缩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之成漏者。见井疽条。
病名。皮肤湿疡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湿癣者,亦有匡郭,如虫行,浸淫色赤湿痒,搔之多汁成疮……其里亦有虫。”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。其症患处皮损潮红,糜烂,瘙痒不止,搔破滋水淋漓,浸淫不断扩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