脘
胃腔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
胃腔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
病证名。指大青龙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风,脉浮紧,发热,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大青龙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中风见寒脉也。浮则为风,风则伤卫,紧则为寒,寒则伤荣
七怪脉之一。脉搏似有似无,如鱼之翔泳状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。字元平。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。
经穴名。代号DU10。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王冰注。别名肺底。属督脉。位于背部,第六、七胸椎棘突之间。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六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咳嗽,气喘,项强,背痛,痈疽,疔疮;以及胆道蛔虫症,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生甘草、大黄、金银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治钩吻中毒。
经穴名。代号ST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足阳明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.5寸,距头正中线4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“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古人以五行配五色,将发于眼部的木疡、火疡、土疡、金疡、水疡统称为五色疡。各详有关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南天竹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秦晋之间称双生为僆子。详双生条。
即中暑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太阳中热者,暍是也。”喻昌《医门法律》:“暍者,中暑之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