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龙胆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把热病的成因、主证、传变、治疗大法、禁忌、两感和预后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,是一篇较系统又较全面的热病文献。《伤寒论》“撰用素问九卷”,而本篇所列巨阳(即太阳)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
眼科病证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①指白睛部位的病痛。②又名白痛,俗称害白眼。指白睛无红肿而疼痛之证候。《审视瑶函》卷三谓白眼痛有表里之分。如火伏气分之白涩症属表。;郁邪蒸逼于内之白珠俱青症属里。
病证名。见陆乐山《养生镜》。指舌头似蛇舌的伸缩不停。为心经受风热邪毒所致。其症可伴有呕酸水、吐顽痰等。宜用汤匙蘸香油刮肩井;针刺舌尖、中冲出血。并内服疏风清热,解毒活血之剂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即紫草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三阴头痛之一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太阴头痛,必有痰,体重,或腹痛为痰癖,其脉沉缓,苍术、半夏、南星为主。”《冷庐医话》卷三:“太阴、少阴二经虽不上头,然痰与气逆壅于膈,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羌活、黄柏各二钱,防风、当归尾、藁本各一钱,肉桂三分,黄芪一钱半,连翘、甘草、苍术、陈皮各五分。水二盏、酒一盏煎服。治发于足太阳经的尻臀痈,坚硬肿痛,两尺脉紧而无力者。《外科正宗》
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上气鸣息候》:“肺主于气,邪乘于肺则肺胀,胀则肺管不利,不利则气道涩,故气上喘逆,鸣息不通。”参见痰喘、痰甚喘、齁喘、哮证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通纬·孝经援神契》:“秋分后十五日,斗指辛,为寒露。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。”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,天气凉爽。
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五种声音,与五脏相关系。如肝,在声为呼;心,在声为笑;脾,在声为歌;肺,在声为哭;肾,在声为呻(见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