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蝴蝶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为九疸之一。因饮食过度,醉酒劳伤,脾胃有瘀热所致。症见身面发黄,渴而数便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唇胗、唇疡。①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脾胃有热气发于唇,则唇生疮。”可流黄水,或痒或痛。治宜清解脾胃郁热。内服泻黄散加减,外以黄柏、野蔷薇根等分为末,水调敷唇部,或熬汁浓缩成膏涂搽。②由伤
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。参见胞衣不下条。
怫,通郁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怫之兆也。”
病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?……风邪客于腠理,湿气相争,停于两睑,目时赤烂,湿之故也。”参见眼弦赤烂条。
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疔疮。见该条。
见疡科心得集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