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581~659?【介绍】:唐代官吏。字仲谧,京兆高陵(今陕西高陵)人。唐太宗时近臣,656年(显庆初年),任仆射(宰相);657年,与李勣等组织修定本草,较其前代本草书新增药物一百多种,于显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血风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即指纹浮现。主初感外邪,病尚在表。
指纹弯向大指旁,主痰热(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)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因气血虚衰,毒邪入侵而发。清·徐春泉《外科选要》:“其疮发于眼下睑上四白穴、巨髎穴。”古人认为疮色似葡萄,形渐大或生子母疮者,为危重之症。治宜托里清热消毒,用托里消毒散加减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发背的一种。因症见多处肿焮,甚而彼此相连,形如贯珠故名。由荣血火毒蕴结所致。《校正外科大成》卷二背部:“连珠发,连肿三五块,形若贯珠。内则百节皆痛;小腹胀,小便闭,阴囊肿
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同眼暗,即目昏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