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2卷。明·吴有性原撰,清·王嘉谟补辑。刊于1822年。王氏认为吴氏“《温疫论》一书,独阐杂气,创瘟疫之法门”,但“未免醇疵互见”,遂予删订重编,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,便于读者参阅。
《医醇賸义》卷三方。当归、白术、半夏各一钱五分,茯苓、海浮石、杏仁各三钱,薏苡仁八钱,橘红一钱,莱菔子二钱,栝蒌仁四钱。水煎,加姜汁二小匙,冲服。治脾咳,胸懑痰稠,食少体倦。
【介绍】:见徐文中条。
见桐君药录条。
【生卒】:九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《续异录》记载:有人病暴死,已入棺,革诊之,认为非死,用针刺其心(膻中)及脐下各数处,穿衣,床下置火以保温并凿掉牙齿灌入药汤,苏醒后再灌以葱粥的方法治愈。
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妄言,走呼,腹满,面赤,名阳明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正骨八法之一,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接,连接和接续之意。即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,使断骨复续,陷者复起,碎者复完,突者复平的方法。
见《卫济宝书》。为降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早年学医,专心研究妇产诸病,收集诸家有关妇产杂病的论述和有效验方,于1165年(隆兴三年)撰《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》2卷。
灸法术语。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阴阳濡风口僻者,不过三十壮,三日一报;报如前,微者三报,重者九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