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舌质

舌质

又称舌体。舌头的肌肉脉络组织。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舌诊中,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。一般以舌尖候心肺,舌边候肝胆,舌中候脾胃,舌根候肾。但也不能机械看待,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。舌质的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,包括形态、色泽、动态和湿润度等。一般来说,察脏腑的虚实,重点在于舌质;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,重点在于舌苔。也有“气病察苔,血病观质”之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丹参

    见《集验拔萃良方》。为丹参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毒喉肿

    病症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触》卷二十四。多由风热痰毒上冲,致咽喉肿痛,汤水难下,或身发寒热,或颈生瘰疬。治宜疏风解毒,清热涤痰。用清气化痰丸加荆芥、薄荷、防风、僵蚕等,或用小陷胸汤加减。

  • 黄帝内经概论

    医经类著作。龙伯坚撰。此书分六篇探讨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著作时代、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,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,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学古诊则

    脉学著作。4卷。明·卢之颐撰。撰年不详。作者采辑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书有关脉学理论,参以已见荟萃编成。全书共40则,阐述脉义、脉法、生理及病理脉、经络、经穴等内容。原书略有残缺、重复或

  • 鬼疙草

    见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着噤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
  • 假决明

    见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为望江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肾相生

    指肝和肾有互相滋养的关系。肝藏血,肾藏精,精血相生,故云。参见肝肾同源条。

  • 小儿虚热

    病证名,出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多由汗下太过,津血枯涸,或大病之后,元气受伤所致。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,症见温热或潮热,或渴或不渴;由元气亏虚所致者,则表现为困倦少力,面色青白,四肢软弱,手足厥冷。津

  • 症因脉治

    书名。明·秦景明撰,清·秦皇士补辑。4卷。刊于1706年。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,论述各种病证。主张先辨症候,次查病因,再审脉象,最后决定治法,故以《症因脉治》为书名。书中对于每种疾病的辨证,均分列条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