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癥瘕病诸候》:“人有能食而不大便,初亦不觉为患,久乃腹内成块结,推之可动,故名为谷瘕也。”参见瘕条。
出《救急方》。即胡桃青皮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。即陈皮厚朴汤,见该条。
见针灸甲乙经条。
醪,浊酒;醴,甜酒。甘浊的酒,古代用以治病(见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)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铁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兑,通锐。即锐发。《人镜经》:“耳前发脚为兑发。”详锐发条。
①指针刺未能得气时,停针不动,静候片刻,以待气至。《针经指南·标幽赋》:“次察应至之气……未至也,据虚实而候气。”《针灸大成》:“用针之法,候气为先。”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所谓“气至而有效”即指针刺必
本作。张口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刺上关者,呿不能欠。”又:“刺下关者,欠不能呿。”
又名鼻液、鼻涕,五液之一。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。”因鼻窍通于脑,故又有脑渗为涕之说。肺开窍于鼻,故风寒犯肺时,则鼻塞而流涕;若见脓涕,则为寒邪化热;鼻渊(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