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蘩露

蘩露

出《尔雅》。为落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芍药知母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方。桂心、知母、防风各四两,芍药、炙甘草、麻黄、炮附子各三两(一方有白术、川芎、杏仁、半夏)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五片,水煎,空腹服。治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

  • 辨络脉

    望诊内容之一。络脉,指浮络,即浅表的小血管丛,包括掌大鱼际络脉、耳后络脉等。诊察络脉的色泽和充盈度,结合皮肤的冷暖,有助于了解脏腑气血病变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凡诊络脉,脉色青则寒且痛,赤则有热。胃中寒

  • 薛景晦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806~820年(元和年间)曾任刑部郎中,后贬道州刺史。治病效果好,撰《古今集验方》10卷。

  • 麻疹诠

    参见小儿则条。

  • 板参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金雀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太阴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季春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太阴之筋,……其病足大指(趾)支内踝痛,转筋痛,膝内辅骨痛,阴股引髀而痛,阴器纽痛,下引脐两胁痛,引膺中脊内痛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

  • 天丝打眼

    病名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谓风飏游丝,偶然撞入目中而病痛也,即今人呼为天丝打眼。”即飞丝入目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扁竹

    ①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鸢尾之别名。②出《本草崇原》。为萹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鸡血兰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伤风后发搐

    病证名。伤风后引起的抽搐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伤风后得之,口中气出热,呵欠顿闷,手足动摇。”多由患儿素禀胎元不足,外感风寒,邪扰经络而引起。治宜发散风寒,舒经活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