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衄衊(miè 灭)

衄衊(miè 灭)

病证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鼻渊者,浊涕下不止也,传为衄衊。”衄指鼻血,衊指汗孔出血。《圣济总录·鼻衄门》:“胆受胃热,循脉而上,乃移于脑,盖阳络溢则血妄行,在鼻为衄,在汗孔为衊。二者不同,皆热厥血溢之过也。”也指鼻出血。《类经·疾病类》:“衄蔑皆为鼻血,但甚者为衄,微者为衊。”参见衄血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阳

   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。”参伏气条。

  • 核桃虫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玉环俞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即白环俞,见该条。

  • 散复

   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观其色,察其目,知其散复。”

  • 李深之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有《李深之手集方》。

  • 缨脉

    缨,系于颔下的帽带。缨脉指颔下靠近系帽带处的经脉,即经过该处的足阳明胃经。《素问.通评虚实论》:“刺手太阴傍三痏与缨脉各二。”王冰注:“缨脉,亦足阳明脉也,近缨之处,故曰缨脉。缨,谓冠带也。”

  • 乌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乌痧,满身胀痛,面目黧黑。身有黑斑,毒在脏腑,气滞血凝,以致疼痛难忍。”宜阿魏丸等方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乌痧》:“此症有二,俱系预先感冒风邪,未经发泄,又因

  • 肠绕

    即归来穴。《针灸集成》:“肠绕二穴,在挟玉泉(即中极穴)两旁相去各二寸,主治大便闭塞,灸以年为壮。”

  • 黄昏不见

    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人之两目,至日落西之时,渐渐不见,亦系内障,俗谓之鸡蒙眼也。”即雀目。详该条。

  • 黑珠翳

    病证名。见南京中医学院《中医学概论》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