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阳关
见膝阳关条。
见膝阳关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治病的各种不同方法,是从各地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;而各种治疗方法,又各有它所适宜的不同病情。故名异法方宜。本篇主要论述由于自然气候环镜及生活条件不同,因而发病亦不同,启示医生在临症上必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羊屎条根之别名,见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即魇。详该条。
指四肢关节肿胀疼痛。多因风、寒、湿、热侵袭或瘀阻经络所致。《张氏医通·身体痛》:“肢节肿痛,痛属火,肿属湿,盖为风寒所郁,而发动于经络之中,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。”《丹溪心法·肢节痛》:“如肢节
同唾。详该条。
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,或有身热、脉乱、汗出等症,而身无大病者。此说始于西晋·王叔和,隋唐医家,日相传演,其说益繁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小儿杂病诸候》:“小儿变蒸者,以长气血也。”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小儿自生三十
见《医学正传》。为墨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旁行的经气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”
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与大经对举,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,或指孙络,参见大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