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泛指阴道前庭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,见续命汤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河南洛阳人。年轻时以文章名,后学医,自号薜衣道人。长于治疗疮疡及正骨等,后入山修道。
苔薄黄而干。为外感化热,热邪虽不盛而胃津已受伤,宜甘寒之剂调治(见《外感温热篇》)。
即皮肤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皮者,肺之合也。”参见皮毛条。
听声知病之一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语短声迟缓,肠鸣泄泻频。嘎声多不响,风热肺家因。
病证名。①指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。见《兰室秘藏·大便燥结门》。《医学入门·燥结》:“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,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,或以酒色之
见《灵枢·肠胃》。消化道的一部分。有小肠、大肠之分。参见各该条。
又称咀片。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,成为片、丝、块、段等形状,便于煎汤饮服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