迴澜说
见伤寒论注条。
见伤寒论注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又称针柄灸。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。即在留针过程中,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,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。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~3团。本法具有温通经脉、行气活血的作用,适用寒盛湿重,经络壅滞之证,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瞳子、瞳人、瞳仁、金井、跌、眸。①仅指黄仁中央之圆孔,即今之瞳孔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目形类丸,瞳神居中而独前。”“吐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,黄仁展则瞳人小,黄仁缩则瞳人大。”(《
骨名。又名玉梁骨。详该条。
腹的上部,位于胸部与脐之间的部分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主血所生病者,……大腹水肿。”
又名元府。即汗孔。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,故名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……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
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三。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,以互相增强作用。如知母配黄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