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之一。脉细直而软,状如丝线,稍显于微脉。主气血两虚,诸虚劳损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细则气少。”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一方。胆矾、雄黄各二钱,麝香、龙骨各一钱。为细末,每用一字,以鹅毛蘸药扫患处,日一至二次;若小儿走马疳,唇蚀烂者,先泡青盐汤洗净,后用新绵拭干掺药。治牙齿动摇,龈宣露,骨槽风毒,宣蚀
五软之一。四肢为脾所主。小儿胎禀不足,乳食失调,以致肝肾脾胃虚弱,故四肢无力,手软不能握持,足软不能站立。治以补益为主。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,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。
见幼科发挥条。
出《万氏妇人科》卷一。指孕妇滋养太过,体质肥盛,胎儿过大,孕至七、八个月,腹大令孕妇坐卧不安。为防其难产,宜予服瘦胎之药,方用瘦胎丸(枳壳、白术、当归、甘草),蜜小丸,口服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菱甫,又字甘伯,号石生,绩溪(今安徽绩溪)人。因中年多病而学医,撰有《黄帝内经素问校义》一书(1872年)。
经穴名。代号SJ15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背部,冈上窝内,当大椎穴与肩峰后端外缘连线之中点处;或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。布有付神经,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。即紫金丸第二方,见紫金丸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大仪,太平府(今安徽当涂)人。因病,发其先世所藏方书,潜心探究,终以医名。为医重视理中气,不泥于古。兼工诗,人谓得盛唐体。著书甚多,卒年89岁。
书名。清·周岩撰于1898年。作者认为外感病证的病因不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,遂依次分述风、中风、寒、中寒、暑、风温、湿、风湿、湿温、燥、火等多种病证。于六气的每一外感病证,先集说,次方解,集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