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经行声瘖,经来音哑。指每逢经行,声音嘶哑,甚至失音,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。多因肺肾阴虚,肝肾阴虚所致。若素体阴虚,经行之际,经水下泄,致肾水不能上承,肺失濡润,声门失畅,症见经引音哑、咽喉
古代诊脉常规,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,以便认辨脉象,并了解其中有无促、结、代脉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持其脉口,数其至也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,五脏皆受气。”
病名。指牙痛之因于风者。参见牙痛条。
【介绍】:北宋药学家。生平不详。撰《本草辨误》1卷,已佚。
病名。①指三阴疟。《类证治裁·阴疟》:“疟邪伏于募原,浅者客三阳经,深者入三阴经,……以伏邪深入三阴,故名阴疟也。”②泛指在里、在阴、在脏之疟。见《医学入门·疟》。参见阳疟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小儿按摩经·手诀》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刮手背法,从儿手背刮至中指梢,能使儿泻。”
病名。指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证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能近视不能远视、近视、目不能远视、视近怯远症。可由先天不足,习惯不良,劳瞻竭视等所致。眼外观正常,视近物清晰,视远物则模糊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。又名瘴毒脚气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