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王叔和脉诀》。即分娩,详该条。
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即生脉散,见该条。
五癫之一,即痫证,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多因血气亏虚,邪入阴经;或在胎时母卒受惊,精气并居所致。证见发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,眼目相引,牵纵反强,羊鸣,食顷方解。方宜莨菪子散等。参见五癫、癫痫条。
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,以行其经尽故也。”参见传经尽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肠山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参见医医小草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偏对口。
书名。2册。清·陈澈撰。刊于1872年。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,将病证分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、阳虚、阴虚、表虚、里虚、阳实、阴实、阳厥、阴厥、上盛下虚、心虚、肝虚、脾虚等五十门。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