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热

阴热

病名。出《医钞类编》。指妇人阴部灼热的一种病症。可用泽兰叶煎汤熏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根皮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白鲜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头公

    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白头翁,详该条。

  • 崔知悌

    【生卒】:约620~?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许州鄢陵(今河南鄢陵)人。曾于650~683年间,任中书侍郎、户部尚书。撰《骨蒸病灸方》一卷,已佚。他认为:“骨蒸病者,亦名传尸,亦谓殗殜,亦称伏连,亦曰无辜

  • 纹沉

    即指纹深沉。主病邪在里。

  • 醒脾丸

    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十方。厚朴(姜汁炙)、白术、天麻、硫黄各半两,全蝎(去毒)、防风、人参、肉桂各一分。为细末,酒浸、蒸饼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米汤送下。治小儿慢脾风,因吐利后虚困昏睡,欲生风痫。

  • 吹喉法

    喉科外治法之一。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,去腐生肌,消肿止痛,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。共为极细末,吹于咽喉患处,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。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、清咽利喉散、锡类散等。

  • 行迟

    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,膝骨成,乃能行。”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、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。肝主筋,肾主骨,小儿肝肾不足,或哺养失宜,脾胃虚弱,元气不充,

  • 白花石竹

    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脱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赤鼻

    病证名。①小儿鼻色赤,乃脾胃实热,治宜清脾泻热;用泻黄散。如只微赤,则为脾胃虚热;宜异功散加升麻、柴胡治之(《证治准绳》)。参见鼻条。②见《中医外科概要》。即酒齇鼻,详该条。

  • 相思虫

    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青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