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按五音建运理论,征代表火运,故太过之火运称为太征。
即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该条。
又称四大绝证,指外科四种恶证:肾岩翻花(类于阴茎癌)、失荣(主要指发病于颈部或耳前后的恶性肿瘤)、舌疳(类于舌癌)、乳岩(类于乳腺癌)。详见各条。
病证名。多因素体肥胖,躯脂过盛,或嗜食厚味,痰湿内生,躯脂湿痰壅阻经隧,以致冲任血行涩滞。症见月经过少,色淡质稀,或兼见白带量多,面色白,头晕心悸,下肢轻度浮肿等。治宜健脾燥湿化痰。方用苍附导痰丸,或
《婴童百问》卷八方。炒黄连、鳖甲(酒炙)、煨肉豆蔻、使君子、炒神曲、炒麦芽各半两,麝香半钱,诃子肉一钱半。为细末,面糊为丸,芥子大,米汤送下。治小儿脾疳,肌瘦潮热,盗汗,饮食易伤,脏腑不调泄泻,糟粕不
病名。一作阴痓。①指柔痓,即柔痉。《丹溪心法·痓》:“阴痓曰柔,有汗。”参见柔痉条。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,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。……其厥逆者皆阴也。”治宜温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为瘰疬单个生于颈项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绝痧方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又名胫阴痈,胫阴疽。指生于小腿内后侧的痈。多因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。初起小腿内侧,疼痛肿硬,长有数寸,形如泥鳅,色微红,故名。证治见外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