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·骨蒸传尸门》。又名传尸、劳瘵、尸注、殗殜、复连、骨蒸等。系一种相互传染而广泛流行的病症,包括现代医学的结核病。《证治要诀·虚损门》:“传尸劳,骨肉相传,甚至灭门。此其五脏中皆有劳
见《证治准绳》。即白及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板蓝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仁斋直指方论》卷十一方。木香、白术、半夏曲、橘皮、茯苓、砂仁各五分,丁香、炙甘草各一分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加生姜五片,水煎服。治气虚眩晕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古代对于重要文献,辄刻于玉版之上,以示珍重。篇名《玉版》,亦是珍重之意。本篇主要讨论了针刺的若干禁忌问题。例如痈疽毒内陷脏腑及其他诸病的逆象,均不宜刺。并指出针虽细物,若用之不当,只能
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闷通“闭”。详淋闭条。
五脏的真气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藏真散于肝,肝藏筋膜之气也……。”
经脉名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阳胆经,见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