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隐疹

隐疹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四时逆从论》。又名风搔瘾疹、风疹块。因内蕴湿热,复感风寒,郁于皮肤腠理而发;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。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,小如麻粒、大如豆瓣,甚则成块成片,剧烈瘙痒,时隐时现。如疹色红赤,灼热舌红、脉浮数者,属风热;疹色淡白、恶风舌苔薄白、脉浮紧者,属风寒;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,多为气血亏虚。风热者,内服消风散;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;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,服当归饮子加减。外用香樟木或蚕砂,1~2两,煎汤熏洗,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。相当于荨麻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转

    外伤后功能锻炼的方法。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:“凡曲转,如手腕、脚凹、手指之类,要转动、用药贴,将绢片包之。后时时运动,盖曲则得伸,得伸则不得屈,或屈或伸,时时为之方可。”

  • 风痰嗽

    病证名。指风痰壅盛于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:“风痰嗽……直至嗽顿吐饮食痰物伏出尽,方少定。乃肝木克脾土,风痰壅盛。”治宜祛风豁痰。方用青州白圆子加天麻、全蝎、僵蚕等。参见咳嗽、痰嗽

  • 羊水过多症

    病名,指妊娠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者,临床表现腹部迅速增大,有明显压迫症状,呼吸困难,不能平卧,常兼有手足面目浮肿等症。属胞中蓄水之症,即胎水肿满。多由体质素弱,脾阳不振,不能输布精微,反聚为水湿,胎

  • 外疝

    病名。又叫横痃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近之生于小腹之下,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,又名外疝是也。”见横痃条。

  • 四绝

    又称四大绝证,指外科四种恶证:肾岩翻花(类于阴茎癌)、失荣(主要指发病于颈部或耳前后的恶性肿瘤)、舌疳(类于舌癌)、乳岩(类于乳腺癌)。详见各条。

  • 徐梦符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外科灸法论粹新书》1卷,佚。

  • 经水久不行发肿

    见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女科》。即经闭浮肿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肠痈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八:“天枢隐隐而痛者,大肠疽也。上肉微起者,大肠痈也。”多由饮食不节,过食生冷,湿热凝结而成。初起发热恶寒,自汗腹痛,天枢穴处微肿,手不可按,大便坠胀,右腿不能伸直,久则精神衰

  • 蛇头疔

    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又名蛇眼疔,天蛇毒、调疽。生于手指尖,形似蛇头,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强调:蛇头疔发自指端筋骨、根深毒重,天蛇毒发自指端肌肉、其毒稍轻。即脓性指头炎。证治见指疔

  • 舌纵

    病证名。系指舌本伸长,收缩无力。《灵枢·寒热病篇》:“舌纵涎下,烦悗,取足少阴。”因心火炽盛者,症见舌吐出口外而不收,肿胀多涎,脉多洪数。治宜泻热解毒,清火涤痰,用黄连温胆汤、三黄凉膈散等加减。热病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