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震颤法

震颤法

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。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。《神应经》:“持针细细动摇,进退搓捻其针,如手颤之状,谓之催气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痞热

    病证名。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。《幼科指南》:“痞热者,由饮食不清,伏结于内,致成痞块,以生内热,熏灼于外。”宜以消积清热为治。

  • 青胡桃皮

    出《救急方》。即胡桃青皮,详该条。

  • 总筋

    推拿穴位名。见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又名总经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正对中指处。能清心火,退心经热病。治口内生疮,遍身潮热,夜间啼哭,四肢抽掣,惊风等症。《小儿按摩经·六筋》:“诸惊风,掐总筋可治。”

  • 腋漏

    病名。指腋窝及手足心、鼠蹊部、阴囊等处汗湿之症。《古今医统》卷七十五:“两腋下并手足心、阴股及囊常如汗湿污衣,名曰腋漏。”用六物汤(干枸杞根、干蔷薇根、生甘草、胡粉、商陆根、滑石)研末,醋调外涂。

  • 终始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强调针刺之道,须明脏腑、阴阳、经脉、气血运行的终始,故名。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,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,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,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。最后讨

  • 叫铃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牛角胎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牛角,详该条。

  • 藏医辞典

    民族医工具书。旺堆著。此书系由我国作者用本民族文字所编写的第一部藏医学辞典。共收辞目2500余条,涉及藏医基础理论、生理解剖、临床各科的病证、诊断、治法等,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人物和医学文献等内容,释文

  • 穗子肉皮

    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无患子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许学文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安徽合肥人。精通医术,尤其长于痘疹科。著有《痘科约旨》、《保赤正脉》二书,均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