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面上证

面上证

儿科察面诊法五脏之气形于面部。六朝高阳生《面部形色赋》:“察儿形色,先分部位。左颊青龙属肝;右颊白虎属肺;天庭高而离阳心火;地角低而坎阴肾水;鼻在面中,脾应唇际。”钱乙小儿药证直诀·面上证》:左颊为肝,右顋为肺,额上为心,鼻为脾,颏为肾。赤者热也。”据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肝热病者,左颊先赤;心热病者,颜先赤;脾热病者,鼻先赤;肺热病者,右颊先赤;肾热病者,颐先赤。病虽未发,见赤色者刺之,名曰治未病。”五脏热邪未发,而必先见于色可变。面色分部位,为五脏之气所应。病虽未发,其色先见,可知邪本伏于血气之中,随气血流行而先现色于面。察其色而知邪动之处,乘其始动而治刺之,使邪势杀而病情轻,即《难经》所云:“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者,是为上工治未病也。”用药之法,可类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葛正蒙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仲正。吴县(今苏州)人。为平江路(今江苏吴县、常熟、昆山等)官医提领葛应泽之子,得家传,精医学。

  • 初之气

    主六气之第一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厥阴风木之气,主春分前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大寒至春分,其中包括立春、雨水、惊蛰三个节气。参主气条。

  • 阳白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1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,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。一说“在眉上七分,直瞳子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、静脉外侧支。主治前

  • 晨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每至清晨即泄,故又称五更泄。多因肾虚所致,后世又称肾泄。详五更泄、肾泄条。

  • 巴达杏仁

    见《本草通玄》。即巴旦杏仁,详该条。

  • 疳虫蚀鼻生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。即鼻疳疮,详该条。

  • 牛大黄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商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跟痛

    证名。又称脚跟痛。多由肾虚、血热、痰湿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足跟痛》:“足跟痛,有痰,有血热。”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,不红不肿,行走不便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肾脏阴虚者,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,六味丸加龟板

  • 史载之方

    方书名。2卷。宋·史堪(字载之)撰。约刊于1101年以前。书中论四时正脉,运气生病,及大府泄、大府秘、小府秘、身热、身寒、头痛、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、妇科等病症。内容以论治和方剂为主,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

  • 手少阴之别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少阴络脉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