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法之一。又称苦寒泄热。即用苦寒药物清除里热的治法。如临床上所见身热、头痛、口渴、小便黄的里热证,可用黄芩汤等方。如里热严重,兼见谵语发狂,或吐血、衂血、发斑,苔黄或干黑起刺,脉沉数有力者,可用黄连解
见《医方集解》。即五物香薷汤,见该条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指第十胸椎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背与心相控而痛,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,……。”王冰注:“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,恐是七椎也。”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。
出《医说》引《锁碎录》。一指月经,二指经期。
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松花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官吏。字文渊。邓州穰(今河南邓县)人。中进士,任秘书省著作佐郎,通判戎州(今四川宜宾)等职。他鉴于当地人不信医药,患病多祈求鬼神,因此下令严禁巫术,并取古代医方刻于石上,此后,戎州一带始
指年龄未衰老而出现须发灰白的症象。《医述·须发眉》:“血虚者,其须发早白。”多由肾虚营血衰少,失却润养所致。宜益肾滋阴血为主。用首乌延寿丹,或旱莲膏等常服。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功甫。江苏宜兴人。承家学,精于医,于伤寒一科尤有心得。著有《伤寒详解》、《诊余丛谈》等,未见传世。子燮廷、徒金国香,均以医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