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溃疝腹筋急。”即疝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指的是阴液亏耗过度,引起内热证的病机。主要表现为潮热、夜热或五心烦热,多兼有盗汗、口干、舌红、脉细数等症。治疗须滋阴降火。
阴阳俱病,而阴病甚于阳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阴阳俱动,乍有形,乍无形,加以烦心,命曰阴胜其阳。”
推拿穴位名。详螺蛳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买麻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要药分剂》。即巴旦杏仁,详该条。
即启脾丸,见该条。
①病证名。又称水泄、注泄、泄注、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脾胃怯弱,水谷不分,湿饮留滞,水走肠间,禁固不能,故令人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若肠胃虚弱
出《岭南杂记》。为睡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