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秘

风秘

病证名。由风搏肺脏,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。其症大便燥结,排便艰难,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。《圣济总录·大小便门》:“风气壅滞,肠胃干涩,是谓风秘。”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风秘之病,由风搏肺脏,传于大肠,故传化难;或其人素有风病者,亦多有秘。宜小续命汤附子倍芍药,入竹沥两蚬壳许,实者,吞脾约麻仁丸;虚者,吞养正丹。”《奇效良方·秘结门》:“风秘为病,风痰秘于大肠,结而不通也。”又:“皂角丸治老人、虚人风秘。乃大肠经有风,大便秘结宜服之。”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风秘者,风入大肠,传化失职。羌、防、苏子枳壳、麻仁、杏仁皂角灰,煎服润肠丸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大便秘结源流》:“专由风秘,宜小皂角丸;如由虚而兼风秘,宜二仁丸。”《医灯续焰·大便燥结证》:“风燥五仁丸、《得效》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。”又:“《得效》五仁丸治津液枯竭,大肠秘涩,传导艰难。《得效》皂角丸,专治有风人藏府闭塞。”本证多见于张力减退性结肠性便秘。参见大便秘结、五秘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去瘀生新

    即祛瘀活血。详该条。

  • 仙传外科集验方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仙传外科秘方》。11卷。元·杨清叟撰,明·赵宜真集。刊于1378年。卷1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;卷2~4重点论温、热、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;卷5~7为痈疽、

  • 妇人三十六疾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。即带下三十六疾。详该条。

  • 积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因积而引起的腹痛。其疼痛的特点是腹中隐痛。有冷积、气积、食积和虫积之分。冷积、气积、食积之痛,每每停聚而不散;虫痛则乍作乍止,来去无定,又有呕吐清沫,以此为辨。治疗原则宜

  • 明堂人形图

    书名。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。1卷。唐·甄权撰,已佚。

  • 单肉蛾

    病名。即乳蛾发于一侧者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见乳蛾条。

  • 太素脉秘诀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张太素撰。撰年不详。此书论脉,除诊病外,宣扬人之智愚贵贱、寿夭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,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,前附董志仁《太素脉考》。

  • 土鸡血

    见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省客

    脉象。初充塞于指端,旋即鼓动而去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省客,省客者,脉塞而鼓,是肾气予不足也。”

  • 五辛

    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,见《伤寒论》。道家以韮、薤、蒜、芸苔、胡荽为五辛,佛家以大蒜、小蒜、兴渠(阿魏)、慈葱、茖葱为五辛。《伤寒论》所言之五辛当指韭、薤、蒜、芸苔、胡荽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