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香橘丹

香橘丹

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又名小儿香橘丹茯苓、苍米(米泔水炙)、橘皮香附(醋制)、白术(麸炒)各540克,法半夏、炒山药莲子、炒扁豆枳实薏苡仁(麸炒)、厚朴(姜汁炙)、炒山楂神曲(麸炒)、炒麦芽各360克,砂仁泽泻甘草各180克,木香90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3克,每服一丸,温开水送下,日二次。功能理脾止泻,健胃消食。治停乳停食胃脘胀痛,呕吐泄泻,不思饮食。本方由《婴童百问香橘饼加减而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脱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又名脱痈、脱骨疽、脱骨疔、敦痈、甲疽、蛀节疔、蜣螂蛀。本病多发于足趾,溃久则趾自落、故名脱疽。多因过食厚味,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,加之肾阴亏损,不能制火而发;或因外感寒湿

  • 细辛丸

    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卷五方。细辛二两,五味子、熟地黄、生地黄各一两半,人参、茯苓、地骨皮、山药、防风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腹盐汤送下,日二次。治中风泪出外障。

  • 如圣丸

    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胡黄连、炒芜荑、黄连各二两,使君子仁一两,麝香(另研)五分,干蝦蟆(酒熬膏)五枚。为末,用膏和丸,麻子大,二至三岁儿,每服五至七丸,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,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。

  • 茵陈玉露饮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三方。茵陈、玉竹、石斛各三钱,天花粉、茯苓、萆薢、葛根各二钱,栀子一钱半,陈皮、半夏各一钱,薏苡仁一两。水煎服。治平日嗜饮,湿火熏蒸而致的酒疸,面目发黄,黄甚则黑,心中嘈杂,小便赤涩。

  • 外科发挥

    书名。八卷。明·薛己撰。刊于1528年。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治疗肿疡、溃疡、发背、脑疽、肺痈、肺痿、瘰疬、咽喉、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。于每类验案前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,后附治疗方剂,文字简明,切于

  • 大活血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红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寒呃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指因脏气本寒,复感风寒或伤于生冷所致的呃逆。《证治汇补·呃逆》:“寒呃,朝宽暮急,连续不已、手足清冷、脉迟无力。”治宜温散。可用丁香散、沉香降气汤、荜澄茄散、羌活附子汤、

  • 寒温

    ①人体的寒温调摄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寒温和则六腑化谷。”②泛指外感热病的病因,如杨栗山有《寒温条辨》之作。③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春温病源流》:“有治病温,少阴伏邪发出,更感太阳客邪,名曰寒温。”主要

  • 花旗参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西洋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土烟叶

    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即野烟叶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