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1977年版。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尘埃入目。详该条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怒则气上,因暴怒则肝气上逆,血随气溢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十二经别之一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手阳明之正,从手循膺乳,别于肩髃,入柱骨,下走大肠,属于肺,上循喉咙,出缺盆,合于阳明也。”本经别从手阳明大肠经的手部分出,沿着腕、臂、肘、臑、肩部,分布在胸膺乳房等部
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见《本事方》。为猪牙皂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即玉泉散第二方,见玉泉散条。
见《顾氏医镜》。指实邪结聚的病证,出现类似虚弱的假象。如腹中聚积,按之则痛,面色红,气粗,脉来有力的实证,严重时反见嘿嘿不欲语,肢体不欲动,或头目昏花,或泄泻不实等羸弱症状。参真实假虚条。
经络俞穴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等篇。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。头上五行(中行为督脉,傍四行为足太阳经),每行五穴(中行为上星、囟会、前顶、百会、后顶五穴;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、承光、通天、络却、玉枕;又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杜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