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吕留良条。
病名。也称淋病或淋证。指小便涩痛,滴沥不尽,常伴见溲行急迫、短数者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医学入门·淋》:“淋,小便涩痛,欲去不去,不去又来,滴滴不断。”多因湿热结聚,流注膀胱,或中气下陷,肾虚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飞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拔罐法的古代名。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。详火罐法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学家,籍贯不详,大业中(605~616)任太医博士,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《诸病源候论》,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。巢氏等思想少保守,多革新,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,敢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踝关节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:“赤膜下垂,由客邪所攻,致赤膜从上生而下遮黑睛,名垂帘膜。”详赤膜下垂条。
出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百晬内嗽。详该条。
见管见大全良方条。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半边莲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廊茵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