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六。即妙香散,见该条。
病名,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即胞衣不下,详该条。
见医方全书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抢食风,又名飞丝毒,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,发泡者。”即呛食喉风。详该条。
指脊骨的十五个椎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……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。”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出《针经指南》。即八脉交会穴,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外邪犯胃、痰饮停滞、宿食不消及气逆火郁所致的呕吐。《景岳全书·实呕证治》:“凡实邪在胃而作呕者,必有所因,必有见证。若因寒滞者,必多疼痛;因食滞者,必多胀满;因气逆者,必痛胀连于胁肋;因火郁者
针具名。指铜质所制的针具。估计我国在青铜器时代已开始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