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鼻痛

鼻痛

指鼻腔疼痛。多因风邪郁热、痰火上阻清窍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痛候》:“肺气通于鼻,风邪随气入于鼻内,搏于血气,邪正相击,气道不宣,故鼻痛。”症见鼻塞隐痛,口舌干燥等,治宜宣肺通窍,用藿香正气散祛风通气散等。若因痰火冲肺,鼻中隐痛者,宜二陈汤加黄芩、山栀、桔梗、麦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色喉风

    病名。多由寒邪外袭,火热内蕴致使喉关及喉核等处色白,咽喉不适,或呈现溃烂而斑色红紫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此症因寒包火,伏于肺经。白而不肿,上有红紫烂斑,脉象不数,身热怕寒,火欲外发。用六味汤加味。”

  • 对口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二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蚊枝叶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黄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熏陆香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乳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奶癣

    病名。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胎疮、胎癣、乳癣。多为禀性不耐,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。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,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。其症初起形如粟米,散在或密集,疹色红赤,搔起白屑,其形

  • 川贝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川贝母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火消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面黑

    病证名。江天览《妇女病自疗法》:“产后恶血入腹,以致面色黑暗,发现面部突然变黑,呼吸急促欲死,治宜散瘀补气。苏木一两,水三盅,煎至一盅,调人参细末五钱服。”

  • 双瑚草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盘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行迟

    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,膝骨成,乃能行。”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、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。肝主筋,肾主骨,小儿肝肾不足,或哺养失宜,脾胃虚弱,元气不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