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牛黄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夹蛇龟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》卷四。又称脏毒便血。《证治要诀·肠风脏毒》:“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,浊而暗者为脏毒。……脏毒者,蕴积毒气,久而始见。”多由肠胃湿热郁滞久则化毒损伤血络引起,主要症状为下血污浊色暗,
【介绍】:见曾世荣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肩胛疽,见该条。
痿证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由于燥热伤津耗血,宗筋失于营养所致。症见手足痿软,不能行动,伴有皮毛干枯,口燥唇焦等症。治宜清热润燥,滋阴养血。用知母石膏汤、滋燥养荣汤加减。《血证论·痿废》:“肺气热,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