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虚

三虚

①指人的五脏虚、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人之五脏,一脏不足,又会天虚,感邪之至也,……因而三虚。”②指辨证的三类虚证。《难经·四十八难》:“人有三虚三实。”三虚指:濡为脉虚;发病缓慢,五脏自病,病由内而出为病虚;病变局部柔软凹陷,痛而喜按或不痛而痒为症虚。③五运六气所指的年、月、时俱虚的气运。《灵枢·岁露论》:“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时之和,因为贼风所伤,是谓三虚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膀胱气闭

    膀胱气化功能障碍,引起小便不畅的病机。病因多与肺、肾、三焦气化不利有关。症见小便困难或尿闭、小腹胀满。治宜温肾法与行气法相配合。

  • 酒黄疸

    病名。即酒疸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酒黄疸,心中懊憹或热痛,栀子大黄汤主之。”又:“酒黄疸者,或无热,靖言了了,腹满欲吐,鼻燥,其脉浮者先吐之,沉弦者先下之。”参见黄疸、酒疸条。

  • 调气

    ①治法之一。治疗气滞、气逆、使气机调达平顺的方法。包括行气、降气等法。药物如枳壳、厚朴、香附、砂仁、陈皮等理气药。②针刺术语。运用针刺补泻调节气机,增强抗病能力,恢复健康。《灵枢·官能》:“审于调气,

  • 痿躄

    病名。指痿病四肢痿弱,足不能行之症。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五藏因肺热叶焦,发为痿躄。”《顾氏医镜》:“言五脏之痿,皆因于肺气之热,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。五痿虽异,总曰痿躄。”详痿条

  • 睑发

    病名。多因气血虚衰,毒邪入侵而发。清·徐春泉《外科选要》:“其疮发于眼下睑上四白穴、巨髎穴。”古人认为疮色似葡萄,形渐大或生子母疮者,为危重之症。治宜托里清热消毒,用托里消毒散加减。

  • 理气

    运用具有行气解郁、降气调中、补中益气作用的药物,治疗气滞、气逆、气虚的方法。气虚用补益中气药。气滞宜疏、气逆宜降,其中又分疏郁理气、和胃理气、降逆下气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海底捞明月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脏腑图点穴法》。两手捏住患儿手腕,两大指按住屈侧面,两食指缓缓分拨手腕伸侧面的筋脉。有通十二经络的作用。

  • 李少君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人。兼懂医术,曾向汉武帝宣扬服食追求长生不老等荒诞之说。提出用黄金作饮食器皿可以成仙。

  • 肝火眩晕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章》:“肝火眩晕,黑瘦人肾水亏少,肝枯木动,复挟相火,上踞高巅而眩晕。”症见头晕头痛,面红升火,口苦目赤,舌质红,脉弦数。偏火旺者,宜清肝泻火为主,用龙胆泻肝汤;偏阴虚者,宜滋

  • 奶旁

    推拿穴位。又名乳旁。出《小儿推拿秘诀》。位于两乳外侧,左右共二穴。能去风,止咳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