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下山虎

下山虎

药材名称下山虎

拼音Xià Shān Hǔ

别名小叶石仙桃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echynanathus austroyunna-nensis W. T. Wang var. guangxiensis (Chun ex W. T. Wang) W. T. Wang [A. guanxiensis Chun ex W. T. Wang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广西芒毛苣苔 攀援小灌木。茎长约1m,无毛,不分枝或有少数短分枝。叶对生,无毛;叶片薄革质或坚纸质,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2.2-5cm,宽1.4-2.4cm,先端急尖或微钝,基部宽楔形或楔状圆形,全缘。花1-2朵簇生于腋生和短枝上;花萼5裂;花冠2唇形,长2-2.3cm;花萼和花冠外面无毛或近无毛;能育雄蕊4,着生于花冠筒上部,稍伸出;雌蕊子房线形,柱头近球形。蒴果近线形。花期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000m的石灰岩山林中的树上、石上或悬崖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醅和贵州西南部。

功能主治止咳;止痛。主咳嗽;坐骨神经痛;关节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秃叶红豆树

    药材名称秃叶红豆树拼音Tū Yè Hónɡ Dòu Shù英文名root of Henry Ormosia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秃叶红豆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m

  • 小红苏

    药材名称小红苏拼音Xiǎo Hónɡ Sū别名野木香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高原香薷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sholtzia feddei Levl.采收和储藏:8-10月采集地上部分,洗

  • 马蔺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。性味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性平,味甘。"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喉痹,痈疽,风湿

  • 一把篾

    药材名称一把篾拼音Yì Bǎ Miè别名乌蔹莓,嘿吗野(傣名)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原形态常绿藤本,有卷须。茎藤棕黑色,表面有

  • 山白蜡条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白蜡条药材名称山白蜡条别名山杨柳、白蜡条来源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微苦、涩,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调经

  • 野席草

    药材名称野席草拼音Yě Xí Cǎo别名三楞草、三棱草、三方草来源莎草科莎草属植物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,平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调经

  • 冻青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冻青叶药材名称冻青叶拼音Dònɡ Qīnɡ Yè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滇桢楠的叶。冬、春采。原形态乔木,高20米;树冠球形,有香气;树皮灰褐色。小枝

  • 地柏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柏叶药材名称地柏叶拼音Dì Bǎi Yè别名地柏枝、金花草、凤凰尾、避风草、奶子草、石灰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

  • 羊外肾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外肾药材名称羊外肾拼音Yánɡ Wài Shèn别名羊石子(《本事方》),羊肾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睾丸。宰羊时,割

  • 樟树子

    药材名称樟树子拼音Zhānɡ Shù Zǐ别名樟梨(《纲目拾遗》),香樟子、大木姜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樟木子(《中药志》),樟扣(《广西中药志》),樟子、樟太蔻(《广东中药》Ⅱ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