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陷
见中气下陷条。
见中气下陷条。
见图注八十一难经条。
即温阳利湿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亦作奔豚、贲肫,又称奔豚气。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肾之积,名贲豚,发于少腹,上至心下,若豚状,或上或下无时,久不已,令人喘逆,骨痿,少气。”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肾脉……微急为沉厥,奔豚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桡腕关节脱位。详手掌根出臼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。即落痔汤,见该条。
《揣摩有得集》方。何首乌一两,当归五钱,炒川芎、生地黄、土茯苓各三钱,防风、连翘、乌梅肉各一钱,土贝母一钱半,肉桂、附子各五分。为粗末,加竹叶、灯心,水煎服。治肾虚牙痛,两腮俱肿,饮食不能下咽。
经穴名。代号GB22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别名泉液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,腋下3寸,当第五肋间隙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,胸长神经的分支;并有胸腹臂静脉,胸外侧动、静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膻中疽。见该条。
证名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食喘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