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蛾

乳蛾
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金针》。又名蛾子乳鹅单双肉蛾。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,复感风邪,风热相搏,循经上乘于咽喉所致。发于咽喉两侧之喉核,或左或右,或两侧均见,有红肿疼痛。发于一侧者名单蛾,发于两侧者名双蛾,以其形如蛾腹而得名。其症喉核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,其表面可见黄白色之脓性分泌物,口臭便秘舌苔厚腻,汤水难咽,身发寒热,发病急骤者曰急乳蛾,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。若蛾如乳头,不甚疼痛,感寒易发,病难速愈者,曰石蛾,相当于慢性扁桃体炎。属肺胃热壅者,宜疏风清热,消肿解毒,用清咽利膈汤加减;属痰浊肝火者,宜清热涤痰,用指迷茯苓丸加减;属阴虚火旺者,宜滋阴降火,用知柏地黄汤加减。《幼科金针》:“治乳蛾,儿小者,用针微刺出血,吹冰硼散,服清咽利膈汤。”此外,板蓝根土牛膝根、七叶一枝花均可选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胆瘅

    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奇病论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:“内经谓有病口苦,名曰胆。……治肝胆俱虚,热气上熏,口中常苦,泄热益胆汤方。”

  • 衷中参西录

    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条。

  • 合穴

    五输穴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所入为合。”意为脉气至此最为盛大,犹如水流合入大海,故名。合穴多分布在肘、膝关节附近。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,即尺泽(肺)、曲池(大肠)、足三里(胃)、阴陵泉(脾)、少

  • 大暑

    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通纬·孝经援神契》:“小暑后十五日,斗指未,为大暑,六月中。”这时,正值中伏前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火郁之发,太虚肿翳,大明不彰,炎火行,大暑

  • 胡愔(yīn 音)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女道士、医家。撰有《胡愔方》2卷,又撰《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下元亏损

    统指肾虚。其中多指肾阴虚。详该条。

  • 芷芩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二方。白芷、酒黄芩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茶清送下。治风热挟痰而致的眉棱骨痛。

  • 吴敬泉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兰溪县(今属浙江)人。精于医理,对请他治病的人,先贫后富,对贫穷病人赠药而不取报酬,对远道求医的贫穷病人还自始至终按日处方,丝毫不苟。

  • 骭厥

    病名。足阳明经经气逆乱的病候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胃,足阳明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:洒洒振寒,善呻,数欠,颜黑。病至则恶人与火,闻木声则惕然而惊,心欲动,独闭户塞牖而处,甚则欲上高而歌,弃衣而走,贲响腹胀,

  • 周慎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之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