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水红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即千日疮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勋条。
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外治法。因常用于治疗痧症,又称扭痧、拧痧、提痧、挤痧。按不同病情在太阳、印堂、大椎或颈侧以及华佗夹脊等处,用两指腹或屈曲两手指关节挤拧至皮下出血。有发散解表,通经疏郁作用。适用于中暑、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鸭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方。石决明、五味子、菟丝子(酒浸)各一两,山芋、知母、细辛、熟地黄各一两五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肝虚血弱,两目昏暗。
见听呵条。
【生卒】:1863~1938【介绍】:字英畦。广东新会人。博览经史,尤好《周易》,潜心医学。曾中举,然无意仕途,专心研讨仲景之学。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。1924年,应邀主办中医夜学
同肺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