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曲骨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外科医家。撰《痈疽论》2卷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妊娠耳鸣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真阳不足,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。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:“胃寒呕吐之症,畏寒喜热,不思饮食,遇冷即呕,四肢清冷,二便清利,口不渴,唇不焦,食久不化,吐出不臭。”脉多沉迟。真阳不足者,宜
民族医方书。朝鲜族黄度渊撰于1868年。全书将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病症分为54门,论述369组病,处方分为上(补)、中(和)、下(攻)三统,载方916个,兼述26种药的制作法和26种禁忌,中药515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指疔生于手背威灵穴。证治见手发背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白豆蔻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。小儿初生时,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,次日渐大,如有所含,故名含腮。若不早治,则可蚀破腮颊。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,然后用二金散(鸡内金、郁金等分)吹之。
病证名。见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喘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