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牛尾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六腑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
耵聍的俗称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详小便黄赤、小便赤涩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又名舌舒。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,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。与随露随收之弄舌,有所区别。舌乃心之苗,心经有热,引起舌头干涩而紧,故时时吐出,以图舒缓。临床上不仅
【生卒】:六世纪【介绍】:隋代官吏。荥阳(今河南郑州)人。撰有《产乳书》2卷,已佚。
即补阴。亦称滋补肾阴。是强壮阴精的治法,故称。临床上,一般在使用补肾阴药中,酌加一些壮阳药,取阳生阴长之义,效用较著。参见补阴条。
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因血虚内热而涩滞,宜生血润燥,内服四物汤加麦冬、天冬、五味子;因燥热之药而致者,用四物汤加连翘、甘草以生血清热;因大肠燥热,大便不通者,宜猪胆汁导之。
络脉中的血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,络血之中,血泣不得注入大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