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浮小麦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公孙光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、咳嗽哮喘源流》。指劳累过度引起的气喘。详气虚喘条。
【介绍】:春秋时秦国名医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晋侯有病,先召巫来医治,无效。后来求医于秦,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。医缓指出病在“膏之上、肓之下”,病重不治。后世以“病入膏肓”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,即源于
同腮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顑痛,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。”
即经气。详该条。
正骨八法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》卷一。有舒筋活络、散瘀消肿之功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:“按者,谓以手往下抑之也。摩者,谓徐徐揉摩之也。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,但肿硬麻木,而骨未断折者设。”适用于骨未断的皮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胞衣的别名。即胎盘,药用名紫河车。详胞衣、紫河车条。
即背俞穴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