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绪论
见伤寒缵论、伤寒绪论条。
见伤寒缵论、伤寒绪论条。
古病名。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。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四首》:“大都男女传尸之候,心胸满闷,背髆烦疼,两目精明,四肢无力,虽知欲卧,睡常不着,脊膂急痛,膝胫酸疼,多卧少起,状如佯病,每至旦起,即精神尚好
书名。又名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、《白喉治法抉微》。1卷。清·耐修子撰。刊于1891年。作者参考郑梅涧、张绍修二家治法,结合个人经验撰成此书。书中反对用发表之剂治疗白喉,推崇养阴清肺之法。并介绍了若干验方。
类中风病因之一。恐则气下,因恐惧过度,使阴精损伤,阳气不行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丛书名。8卷。清·杨乘六辑,王汝谦补注。谓“以天下为己任”,故题名“己任编”。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,即高鼓峰《四明心法》(又名《医家心法》)3卷,《四明医案》1卷;以及吕用晦《东庄医案》1卷,董废翁《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医方》。指眼生翳膜积厚如螺者,参见翳膜诸条。
即关刺。出《黄帝内经太素》,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肾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称消中、痟中、消脾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消渴论》:“中消者胃也,渴而饮食多,小便黄。”本病以善饥多食,形体消瘦为主要症候,或见小便甜,或因脾胃燥热所致。治宜清胃泻火,滋阴润燥。用白虎汤、抽薪
病证名。出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。详收靥条。
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目力。指眼视物的功能,同今之视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