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学学报》12(10):690,1965。为铁棒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大病愈后,因饮食失节致病复发者。《伤寒论·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脉已解,而日暮微烦,以病新差,人强与谷,脾胃气尚弱,不能消谷,故令微烦,损谷则愈。”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温热复症疗法》
见《新本草纲目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方。黄柏(酒炒)四两,山药(酒蒸)、牛膝(酒洗)各三两,人参、姜杜仲、巴戟天、五味子、枸杞子(酒洗)、茯苓、茴香(盐炒)、酒肉苁蓉、酒山茱萸、远志(甘草水煮)、菖蒲、熟地黄
病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又名地倾。症见眼睑若有人翻转之状。即风牵睑出。详该条。
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饮癖者,由饮水过多,在于胁下不散,又遇冷气相触而痛,即呼为饮癖也。其状胁下弦急,时有水声。”《类证治裁·痰饮》:“饮癖,呕酸,杂,心悬如
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风火眼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,可见棕眼小孔,孔内作痒,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。
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多因产后气血亏损,运行无力,致血留滞于经络、肌肉之间;恶露过少,瘀血停留,败血入于关节之中;或产后血脉空虚,风寒袭之,流注筋脉所致。气血运行不畅者,兼见骨节不利,筋脉拘急,治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