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倒生莲

倒生莲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倒生莲

药材名称倒生莲

拼音Dǎo Shēnɡ Lián

别名倒水莲(《草木便方》),花老鼠、尾生根、石上凤尾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金鸡尾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盘龙莲(《贵州草药》)。

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长叶铁角蕨带根全草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状茎短,直立,被卵状披针形的粗筛孔状鳞片。叶丛生,叶柄长8~15厘米,无毛,淡绿色;2回羽状复叶,线形,长10~20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突出1长尾;羽片多数,矩圆形,下部羽片稍缩短,基部不相等,有极短的柄,小羽片狭线形,先端钝,上具细脉1条,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;草质,绿色。孢子囊群线形,每小羽片上1枚;囊群盖膜质,向上开口。

生境分部生于石上及树上阴湿处。分布西南、华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性味辛苦,平。

①《贵州草药》:"辛,平。"
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微苦,平。"

功能主治活血散瘀,去风湿,通关节。治吐血,衄血,咳嗽痰多,黄肿,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散风,消湿,行瘀滞,利血脉,通关节。治吐、衄血,跌打,胸胀,腰痛。"
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强筋壮骨。疗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"

③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消水肿。"

④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血,生肌,续筋,治肺痨。"

⑤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除湿,驱风,化瘀生新。"

⑥《湖南药物志》:"消炎,消肿,活血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、捣汁点眼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黄肿病:金鸡尾全草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②治火眼红肿:金鸡尾散血草,捣烂,敷眼或取汁点眼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③治风湿疼痛:盘龙莲一两。泡酒服。

④治咳嗽痰多:盘龙莲一两。煨水服。

⑤治骨折:盘龙莲捣绒,包伤处。

⑥治吐血:盘龙莲二两。煨水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
⑦治火伤:㈠金鸡尾叶,捣烂,调麻油搽。㈡金鸡尾叶,晒干研末,麻抽调搽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倒生莲

药材名称倒生莲

拼音Dǎo Shēnɡ Lián

英文名Herb of Prolongated Spleenwort

别名倒水莲、花老鼠、尾生根、石上凤尾草金鸡尾、盘龙莲、仙人架桥、定草根刷把草、青丝还阳、姜公久鱼

出处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长生铁角蕨的的全草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prolongatum Hook.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5-35cm。根状茎短,直立,被卵状披针形的粗筛孔状鳞片。叶丛生,叶柄长8-15cm,无毛,淡绿色;2回羽状复叶,线形,长10-20cm,宽约3cm,先端突出1长尾;羽片多数,矩圆形,下部羽片稍缩短,基部不相等,有极短的柄,小羽片狭线形,先端钝,上具细脉1条,基部向上小羽片再分裂;草质,绿色。孢子囊群线形,每小羽片上1枚;囊群盖膜质,向上开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-2000m的阔叶林中树干或湿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、中南(河南除外)及甘肃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短,顶端有披针形鳞片,并有多数须根。叶柄压扁;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10-25cm,宽3-4.5cm,二回深羽裂,羽片矩圆形,长1.3-2cm,宽8-10mm,裂片狭条形,钝头,全缘,有1条小脉,先端有小囊,表面皱缩;叶轴先端延伸成鞭状。孢子囊群沿叶脉上侧着生,囊群盖长圆形,膜质。质稍韧。气微,味微苦。

化学成分含2-氨基庚二酸(2-aminopimelic acid),4-羟基-2-氨基庚二酸(4-hydroxy-2-aminopimelic acid),山柰酚-3-鼠李糖甙-7-O-[6-阿魏葡萄糖基(1→)鼠李糖甙]

性味辛;苦;平;凉

归经肺;肝;肾经

功能主治清热除湿;化瘀止血。主吐血;咳嗽痰多;风湿痹痛;肠炎痢疾;尿路感染;乳腺炎;外伤出血;跌打损伤;烧烫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撒。

复方①治黄肿病:金鸡尾全草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②治火眼红肿:金鸡尾散血草,捣烂,敷眼或取汁点眼。《湖南药物志》)③治风湿疼痛:盘龙莲一两。泡酒服。④治咳嗽痰多:盘龙莲一两。煨水服。⑤治骨折:盘龙莲捣绒,包伤处。⑥治吐血:盘龙莲二两。煨水服。(③-⑥方均出《贵州草药》)⑦治火伤:一、金鸡尾叶,捣烂,调麻油搽。二、金鸡尾叶,晒干研末,麻油调搽。(《湖 南药物志》)

各家论述1.《草木便方》:散风,消湿,行瘀滞,利血脉,通关节。治吐、衄血,跌打,胸胀, 腰痛。

2.《天宝本草》:强筋壮骨。疗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。

3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消水肿。

4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止血,生肌,续筋,治肺痨。

5.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除湿,驱风,化瘀生新。

6.《湖南药物志》:消炎,消肿,活血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帽辫七

    药材名称帽辫七拼音Mào Biàn Qī别名三面刀、拐枣七、三叶升麻、小升麻、黑八角莲、金龟草来源毛茛科升麻属植物金龟草Cimicifuga acerina (Sieb. et Z

  • 野樱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樱桃药材名称野樱桃拼音Yě Yīnɡ Táo别名缠条子出处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盘腺野樱桃的果实、种子。7~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。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~5

  • 肉桂叶

    药材名称肉桂叶拼音Ròu Guì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innamomum cassia Presl[Laurus cinnamomum Andr.;L.ca

  • 豆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豆油药材名称豆油拼音Dòu Yó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。化学成分豆油的脂肪酸中,饱和的一般在10%左右,余为不饱和脂肪酸。前者主要是硬

  • 曲毛露珠草

    药材名称曲毛露珠草拼音Qǔ Máo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曲毛露珠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caea hybrida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全草

  • 白杨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杨树皮药材名称白杨树皮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别名白杨皮(《梅师集验方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。原形态山杨,又

  • 野靛

    药材名称野靛来源报春花科野靛Lysimachia decurrens G. Forst. var. acroadenia Makino [L. acroadenia Maxim.], 以叶或地上部分入

  • 雀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雀脑药材名称雀脑拼音Què Nǎo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。性味《别录》:"平。"归经《滇南本草》:"入肾。"功能主治治

  • 人参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人参药材名称人参拼音Rén Shēn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. A. Mey.的干燥根。栽培者为“园参”,野生者为“山参”。多于秋季采挖,洗净;园

  • 天星藤

    药材名称天星藤别名骨碗藤、鸡脚果、大奶藤来源萝藦科天星藤Graphistemma pictum (Champ.) Benth. et Hook. f. ex Maxim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