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鹰不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铺地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即五更泄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实喘。指声高气粗而长,以呼出为快的症候。多由外感六淫,痰火水饮等袭肺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真喘者,其责在肺。……肺主皮毛而居上焦,故邪气犯之,则上焦气壅而为喘。气之壅滞者,宜清宜破也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即承浆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即苘麻,详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煨大黄、黄芪、炒牛蒡子、牡蛎(盐泥裹烧)、金银花各五两,炙甘草二两,没药、乳香、栝蒌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渣,疮在上者食后服,疮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世瞻。履贯生平未详。著有《脉贯》一书(1711年刻行)。
汗为五液之一,属心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心主汗,……此五液所出也。”汗与血是同源异流。临床上许多汗症与心有关,如心阴虚,心火内扰,出现盗汗;心阳虚,卫阳不固,出现自汗;心气热也可见汗出;发汗太过,可伤
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大便秘结源流》。即大便秘结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