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刘奎

刘奎

【介绍】:

清代官吏兼医家。字文甫,号松峰。山东诸城人。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。刘奎先为官,中年以后研读家藏医书,认为张仲景以下,多对温疫略而不讲,只有吴又可著《温疫论》,对伤寒、温疫做了区分,但疫病范围很广,除温疫外,还有杂疫、寒疫等,因与其子刘秉锦一起於1790年编撰《松峰说疫》一书,用以补充,又与刘秉锦将《温疫论》一书分类述之,并参以己见,加以论述,编成《温疫论类编》(1790年)一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片风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地蜂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三层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公乘阳庆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家。临菑(今山东临淄)人。淳于意的老师。曾把他自己收藏的多种医书、药方传授给淳于意。

  • 无畏的武器

    藏名《敏吉村卡》。综合性藏医书。7卷。据《藏医史》载,此书由汉族名医韩王杭德、印度的巴热达札和大食的嘎林诺共同编著而成。着重介绍这三种医学体系的精华。近年来有学者从史学、语言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考证,认为

  • ①喻身之肌肉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骨为干,脉为营,筋为刚,肉为墙,皮肤坚而毛发长。”②喻面部的周围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基墙高以方。”

  • 心下坚筑

    证名。指脘部痞闷而悸动有力。多因水气凌心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水在心,心下坚筑,短气,恶水不欲饮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
  • 胁下痛

    证名。指季肋部疼痛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肝偏倾则胁下痛也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留饮者,胁下痛引缺盆。”参见两胁痛、两胁下痛、留饮各条。

  • 中风绝证

    即中风恶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中风源流》:“《得效》曰:口开,心绝也;遗尿,肾绝也;手撒,脾绝也;眼合,肝绝也;鼻鼾,肺绝也。皆不治。五症中见一症犹可治。”参中风恶证条。

  • 别气

    旁行的经气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”

  • 昏晕

    证名。又作昏运。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。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。多因阴虚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》:“日晡眩晕,得卧少可,谓之昏晕,此阴虚也。”详阴虚眩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