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匀气散

匀气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匀气散

药方名称匀气散

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,各二两。藿香叶、甘草,各八两。缩砂仁四两。

炮制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治气滞不匀,胸膈虚痞,宿冷不消,心腹刺痛。除胀满噎塞,止呕吐恶心。

常服调顺脾胃,进美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一钱,入盐末一字,用沸汤点服,不计时候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三:匀气散

药方名称匀气散

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60克藿香甘草(爁)各240克 缩砂仁120克

制法上药研末。

功能主治行气健脾,温中和胃。治脾胃气滞,宿冷不消,胸脯虚痞,心腹刺痛。

用法用量每次3克,入盐末少许,用沸汤点服,不计时候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三

丹溪心法》卷四:匀气散

药方名称匀气散

处方生姜沉香丁香檀香木香各30克藿香120克甘草(炙)120克砂仁60克白果仁60克

制法上药为末。

功能主治理气健脾,和胃进食。治脾胃气滞,胸膈虚痞,宿食不消,心腹刺痛,胀满噎塞,呕吐恶心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沸汤调下,或水煎服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蚕蜕散

    方出《岭南卫生方》卷中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二五一引《经验良方》:蚕蜕散药方名称蚕蜕散处方蚕蜕纸(是出蚕子了纸也)不拘多少。制法用清油纸烛烧为灰,研极细。功能主治面青脉绝,腹胀吐血,口噤,昏昧如醉。牛马误

  • 防风干葛汤

    药方名称防风干葛汤处方防风、荆芥、干葛、升麻、广皮、甘草、白芷。功能主治邪入阳明,风中于右,口眼?斜,脉右关弦长。用法用量身痛,加秦、钩藤。摘录《症因脉治》卷一

  • 苍耳羮

    药方名称苍耳羮处方苍耳苗叶1斤(绞取汁),白术5合。功能主治五痔下血。用法用量先用清豉汁2升煎令沸,次下米、苍耳汁、葱、椒、盐等,煮熟作羮,空心食之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九○

  • 鹿骨汤

    药方名称鹿骨汤处方鹿骨1具(锉),苁蓉1两,防风2两,橘皮2两,芍药2两,人参2两,当归2两,龙骨2两,黄耆2两,桂心3两,厚朴(炙)3两,干姜3两,独活3两,甘草(炙)3两。功能主治补诸不足。主虚劳

  • 经进骨碎补丸

    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经进骨碎补丸药方名称经进骨碎补丸处方五灵脂(去砂石.别研细)、木鳖子(去壳.挫.另研细)、生姜(作片子)、地龙(用麻布包.石上搥去土)、黑牵牛(炒.令微热)、草乌(去

  • 回春凉膈散

    药方名称回春凉膈散处方连翘1钱2分,黄芩7分,黄连7分,山栀7分,桔梗7分,薄荷7分,当归7分,生地7分,枳壳7分,赤芍7分,甘草7分。功能主治口糜。摘录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

  • 护膜散

    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:护膜散药方名称护膜散处方白蜡白及各等分制法共研细末。功能主治化毒散结,生肌护膜。治痈疽生于胁肋、腰腹空软之处,不论将溃已溃,有透膜之变者。用法用量轻剂3克,中剂6克,大剂9克,黄

  • 柴胡清热饮

    药方名称柴胡清热饮处方柴胡、黄芩、赤芍、生地、麦冬(去心)、地骨皮、生知母、生甘草。功能主治疹已没落,余热留于肌表。用法用量生姜、灯心为引,水煎服。摘录《金鉴》卷五十九

  • 褐丸

    药方名称褐丸处方乌头(炮,去皮)、桂、香附子(微炒)、干姜(炮)、陈橘皮(微炒)。制法先用川巴豆取肉,麻油内慢火煎,自旦及午,候巴豆如皂子色,即止,净拭,冷水中浸2日,日再换水,又拭干,研如油极细,须

  • 葛根一物饮

    药方名称葛根一物饮别名葛根汤、葛根饮、葛根汁、葛根饮子、葛根汁饮处方葛根汁2升。功能主治妊娠热病烦闷,小儿伤寒衄血,金疮中风。用法用量葛根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九)、葛根饮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○)、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