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初阶
从书名。清·严岳莲辑。刊于1908年。包括《本经逢原》、《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温病条辨》四种。
从书名。清·严岳莲辑。刊于1908年。包括《本经逢原》、《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》、《温病条辨》四种。
出《济生方》。为豚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治法,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凡气血上逆,阳气过亢、虚火上炎所致的证候,可采用降法。如和胃降逆、滋阴降火、平肝潜阳等均属本法范围。②药物的沉降作用。如苏子、枳实、寒水石等。
病证名。①指见食物而有厌恶感,不能进食者。《证治汇补》:“恶食非止一端,有胸中痰滞者,宜导痰以助脾。有伤食恶者,宜消化以助脾。有病久胃虚者,宜参术以健脾。”一般可用保和丸加减。②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罗周彦条。
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百日咳。详该条。
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为目的的灸法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,勿令疮暂差,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。”
呃声响亮,强而有力,脉象滑大。多属胃实有火、痰湿阻滞。可见于伤食、胃神经官能症、急性胃炎等疾病。宜和胃降逆,兼清胃火或化痰湿。
恶即畏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恶:脾恶湿。”脾主运化水湿,湿盛则易伤脾阳,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、四肢困乏等症,故称恶湿。
病证名。见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。小儿初生时,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,次日渐大,如有所含,故名含腮。若不早治,则可蚀破腮颊。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,然后用二金散(鸡内金、郁金等分)吹之。
病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指肺脏虚弱或它脏累肺所致的咳嗽。《医宗必读·咳嗽》:“劳役情志伤其内,则脏气受伤,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,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。”其表现为起病缓慢,咳声轻微,并有脏腑虚损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