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十补丸

十补丸

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十补丸

药方名称十补丸

处方附子(炮,去皮、脐)五味子各60克山茱萸(取肉)山药(锉,炒)牡丹皮(去木)鹿茸(去毛,酒蒸)熟地黄(洗,酒蒸)肉桂(去皮,不见火)白茯苓(去皮)泽泻各30克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肾脏虚弱,面色黧黑,足冷足肿,耳鸣耳聋,肢体羸瘦;足膝软弱,小便不利,腰脊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70丸,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进下。

摘录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:十补丸

药方名称十补丸

别名大补丸(《普济方》卷二一七)。

处方附子(炮,去皮、脐)肉桂(去粗皮)巴戟 (去心)破故纸(炒)干姜(炮)远志(去心,姜汁浸,炒)菟丝子(酒浸,别研)赤石脂(煅)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)各30克 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60克

制法上药研为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温阳补肾,益精髓,进饮食。治肾阳亏损,下焦虚寒,脐腹强急,腰脚疼痛,遗泄白浊,大便滑泻,小便频数;或三消渴疾,饮食倍常,肌肉消瘦,阳事不举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~50丸,温酒或盐汤送下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

医学心悟》卷四:十补丸

药方名称十补丸

处方大熟地12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黄耆120克人参60克白术120克茯苓60克山药90克 枣仁60克远志30克 山萸肉90克杜仲90克续断60克 北五味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

制法上药研为细末,用石斛120克熬膏,再加炼蜜与药末共和为丸。

功能主治补肾固精,益气养血。治肾虚遗精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疲倦乏力。

用法用量每早服12克,开水送下。凡使煎剂,仿效丸方。

摘录医学心悟》卷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一木通汤

    药方名称六一木通汤处方木通、六一散。功能主治分利阳明。主阳明热结,小便不利。用法用量以木通煎汤,调下六一散。摘录《伤寒大白》卷四

  • 苦参子膏

    药方名称苦参子膏处方苦参子仁90g(研细),凡士林210g。制法上调匀成膏。功能主治轻度腐蚀。主肉疙瘩。用法用量按病变大小,敷贴患处。摘录《中医外科学》

  • 宁气汤

    药方名称宁气汤处方御米壳75克(蜜水淹一宿,炒黄)甘草(炙)杏仁(去皮、尖,麸炒)紫菀(去土)桔梗各22克五味子甜葶苈(隔纸炒)人参半夏(生姜制)桑白皮(锉,炒)紫苏叶 陈橘皮(去瓤)各30克制法上为

  • 密陀僧散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四:密陀僧散药方名称密陀僧散处方密陀僧白矾(烧)夜明砂(微炒)各0.3克制法上研细末。功能主治治小儿聤耳。用法用量每用少许,干掺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四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密陀僧散药方名

  • 白术茯苓丸

    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六:白术茯苓丸药方名称白术茯苓丸处方白术6两,赤茯苓(去皮)2两,干姜(炮)2两,肉桂(去粗皮)2两,半夏(汤洗7次)2两,人参(去芦头)2两,枳实(去瓤,麸炒)2两,肉豆蔻(面裹煨香

  • 补寝丸

    药方名称补寝丸处方通明乳香(别研)半两,枳壳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瘦胎,滑利易产。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心温酒送下。怀孕9个月以后方可服。摘录《胎产辑萃》卷一

  • 通经甘露丸

    药方名称通经甘露丸处方当归240克 丹皮120克枳壳60克陈皮60克 灵脂90克砂仁60克 熟地120克 生地120克 元胡120克(炙)熟军240克赤芍90克青皮90克香附750克(炙)炮姜60克

  • 救苦观音散

    药方名称救苦观音散处方桔梗、当归、连翘、藁本、细辛、苍术、龙胆草、羌活、黄连、知母、黄芩、黄柏、川芎、柴胡、防风、升麻、生地黄、红花各等分。制法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小儿痘疹伤眼初起,睛上红紫涩痛。用法用

  • 鸡冠血涂方

    药方名称鸡冠血涂方处方鸡冠血。功能主治卒得浸淫疮;蜈蚣咬伤。用法用量敷患处。摘录方出《肘后方》卷五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九

  • 立胜煎

    药方名称立胜煎处方川连黄柏秦皮甘草制法用水300毫升,煎30分钟后过滤,浓缩至150毫升,再加缓冲溶液,以消除刺激性。功能主治治三焦火毒上燔,目中黄液上冲,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聚黄色脓液。用法用量用时